南国早报网-南国早报记者 卢大清 文/图
12月21日晚,在南宁市南湖公园纪念广场,舞曲热烈震耳欲聋,千人齐舞场面壮观。南湖公园管理处的几名工作人员走进舞池中央,开始了新一轮减噪整治行动:要求降低音箱音量,控制播放音乐时间。据了解,自从南宁各大公园免费开放以来,夜间公园内自娱自乐的跳舞团体日益增多,分贝一个比一个高的音响成了群众投诉的焦点。近日,园林部门为此展开了专项行动。
调查:曼妙音乐也成噪音
21日晚,当南宁市官塘市场内的喧嚣逐渐退去之时,一墙之隔的南宁人民公园内,一首首舞曲开始次第响起。白龙湖畔,一队老年人在夜色中随音乐舞动。一队跳拉丁舞的市民开始翩翩起舞。

图为跳舞人群夜间使用的大音箱。
相比之下,可供选择群舞,地方更为集中的南湖公园内一派热火朝天。当晚8时20分,记者刚从星湖园湖路口的公园大门进入,便听到湖对岸嘈杂的音乐声。沿着九拱桥循着声音走去,在纪念广场上,这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,广场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舞动着的人群。
记者粗略数了一下,面积不大的广场上,5支各自为阵的舞蹈团队各有一个硕大的音箱。其中广场正中央的一支老年舞蹈团,他们使用的音箱,而且是现场使用发电机,所以声音盖过其他团体的音响。“5种声音交织,再美妙的音乐也成了噪音。”市民们埋怨道。据了解,位于市区的金花茶公园和新秀公园等,类似情况犹为普遍。
探因:音响音量互相攀比
据了解,2008年5月1日起,南宁市人民公园、金花茶公园、狮山公园、石门森林公园和新秀公园免费开放,公园内游人骤增。尤其是在夜间,一些跳舞团队相继到来,吸纳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。他们自筹资金购买了音响设备和照明设备等,开始在各个宽敞的角落聚众跳舞。还有的团体开展舞蹈培训,更是增加了人气。如南湖公园的盘老师拉丁舞培训处,已经有上千名市民先后成为该团体的会员。盘老师说,他开办的这个培训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学费和电费。
居住在人民公园旁望仙坡社区的韦女士说,在外奔忙一天回到家,但公园晚上的跳舞音乐却让他们不得安宁,她为此多次投诉。记者发现,该公园的噪音除了来自跳舞团队的音箱外,还有两个溜冰场的声音也是噪音源。一名跳舞的女子说:“他们开大音响也是被溜冰场逼的,因为声音太小,队员们就听不到。”
人民公园保卫科的石先生说,公园目前登记的就有100多个跳舞团队,公园内的噪音已经严重超标。据介绍,按照规定,公园内的噪音白天不得超过50分贝,晚上不得超过40分贝,但实际上超过70、80分贝的情况非常普遍。
对策:园林部门减噪整治
21日晚9时,南湖公园管理处的几名工作人员走进纪念广场,向各个舞蹈团队的负责人发放了园林部门关于减噪的有关文件,要求大家配合减噪行动,降低音响,减少分贝,并让各负责人作了登记,记录各个舞蹈团的人数和活动时间等情况,以便日后监督管理。
园林部门在这份减噪要求的文件中,除了对公园设施的经营时间和噪音改造作了要求外,对群众自娱自乐团体的管理也提出了要求:各团体进行登记,并书面承诺自觉控制音量。使用音响设备,夏季要求必须在上午6时以后,冬季则在7时以后。晚上10时后,禁止使用音响设备。
反思:如何既又不扰民
据了解,园林部门是在接到多起噪音投诉后才展开此次行动的,旨在希望大家文明,尽量做到不扰民。南湖公园一名工作人员表示,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公园跳舞,这是全民健身的好现象。跳舞是健康的休闲方式,既又健身,他们欢迎更多的人来参与。但是,如果音响开得太大,就会影响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,这是不文明的。
在南湖公园纪念广场,跳拉丁舞的吴女士说,音响太大他们自己也难受,因为他们离声源最近,“但是,别人的音响盖过我们的,我们只能加大音量,结果在‘你大声我也大声’的攀比中,音量节节攀高。舞者们自己难受,周边居民也遭侵扰。”
该广场拉丁舞培训基地的盘老师说,为了配合园林部门的减噪行动,他决定带头换个更小一些的音响,虽然他现在使用的音响都比其他团体的要小。他认为,只有大家配合管理,才能和谐共处,尽量做到既又不扰民。